“扶不起的阿斗”股升网,这句话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民间最大的笑话。
然而,历史真是这样吗?
当然不是,刘禅自223年登基以来,到263年投降曹魏,在位长达41年,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。
可见,“扶不起“这3个字,用来形容刘禅,实在可以称之为”造谣“了。
阿斗幼年传奇色彩的经历
刘禅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,相比较古代那些真龙天子出生时如天降异象、仙气环绕、天降祥瑞等离奇的传说,阿斗在婴儿时期可是经历了一段神话般的冒险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九月,曹操派曹纯率领5000虎豹骑在长坂坡攻打刘备,刘备大败,全军溃散,于是率领张飞、赵云等数十骑逃跑,他的妻儿陷于乱军之中。
当时的刘禅还在襁褓之中,多亏刘备手下大将赵云的保护之下,才能杀出敌军包围,幸免于难。
展开剩余81%刘禅婴儿时期就经历这样生死攸关的战争洗礼,福大命大才没有死掉。可四年之后,也就是建安十七年(212年),5岁的刘禅再次被继母孙夫人挟持回东吴,幸好半路上被张飞和赵云拦下。
这么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,实在是不多见啊。
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?
世人皆认为刘禅弱智股升网,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:
一,刘禅亲政后信小人远君子。可是,古代好像没有几个皇帝身边没有奸邪大臣的吧。
二,不战而降。刘禅只是识时务者为俊杰,避免百姓、士兵伤亡过多,这实在称不上弱智啊。
三,没心没肺。蜀国灭亡后,刘禅被送到洛阳软禁。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设宴款待,邀请刘禅和蜀汉旧臣参加。宴会上表演的舞蹈是蜀地歌舞,蜀汉旧臣们听了之后都痛哭流涕,就只刘禅淡然笑对。在这种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的情况下,刘禅的没心没肺何尝不是明哲保身。他是史上唯一一个寿终正寝的亡国之君。
刘禅的生母甘夫人,是刘备的小妾,甘夫人的封号还是在她去世后才追谥的。所以,刘禅并不是刘备的嫡子,出身上并没有优势,可刘备还是把他当成继承人培养了,原因有两个:一个是刘禅天资聪慧;另一个则是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。
刘备曾对阿斗说:“
丞相叹卿智量,甚大增修,过于所望,审能如此,吾复何忧。勉之,勉之!”
意思是说,丞相都夸你天分极高,已经超过期望,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?
后来诸葛亮辅佐刘禅时,再次称赞刘禅
“年方十八,天资仁敏,爱德下士”
,由此可见,刘禅绝对不是庸才。
世人只知殚精竭虑的诸葛亮,却忘了身后放权的后主刘禅
章武三年(223年),一代枭雄刘备郁郁而终,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,军权交给了李严。
刘备去世后,刘禅继位。刘禅遵照先父的遗嘱,自己只担任名义上的皇帝,负责祭祀之类的事情,而国家大事由诸葛亮负责。
在刘禅的放权下,诸葛亮成功化解了内外交困的局面,让力量弱小的蜀汉在成都站稳脚后跟。
诸葛亮平定南中,北拒曹魏,东和孙权,兴修水利,发展贸易,使蜀汉一度出现
“田畴辟,仓廪实,器械利,蓄积饶,朝会不华,路无醉人”
的盛景。
试想一下,史上哪位皇帝甘于把自己手中的大权拱手让人的?诸葛亮独揽大权,已经犯了君臣大忌。但刘禅立眼于大局,克制自己,如此贤能的皇帝,在历史长河中,实属奇迹啊。
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“后主之贤,于是乎不可及”。
刘禅取消丞相制,三国中最早取消丞相制
建兴十二年,诸葛亮去世。刘禅开始掌握蜀汉实权。
刘禅在削弱相权,加强帝权的做法相当高明。因为诸葛亮在世时,权势滔天,刘禅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,从此不再任命丞相。
他任命费祎为尚书和将军,录尚书事,主管军事,兼任行政。蒋琬后改任大司马,主管行政,监管军事,这样一来,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,相互牵制,相互制衡,但又各有侧重。
可见,刘禅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。
刘禅是一个仁德的好皇帝
刘禅在位四十一年,蜀国百姓安居乐业,生活富足,军队能够多次北伐,足见蜀国的经济水平是比较高的。
而且刘禅有一次想广开后宫,多选点美女充实后宫,但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劝刘禅,
“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,今嫔嫱已具,不宜增益”,
不应立过多的后妃。最后,刘禅听从董允的建议。
还有一回,刘禅想扩建皇宫建筑,后被蜀中大儒
谯周劝阻,不应该大兴土木,浪费财力物力,刘禅虽然很不开心,但也只是免去了他的太子家令的职务,最后也没有扩建皇宫建筑。
如此看来,刘禅虽然不是雄才大略的帝王,但他也绝不是世人口中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而刘禅那个“乐不思蜀”的故事,虽然很屈辱股升网,但在一定程度上,未免不是保护蜀国旧臣以及百姓免遭曹魏的兵刃之劫,也同时保全他自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